朝鲜用气球向韩国投放大量废纸和污物,韩国已发现多个气球,部分已落地

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29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发表谈话,称朝鲜从28日晚开始通过气球向韩国投放大量废纸和污物。

金与正表示,此前韩国已多次向朝方投放装有污物的气球,今后朝方将以韩国投放量的几十倍来应对。

证券时报消息,据韩联社5月29日报道,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联参)29日表示,朝鲜昨晚开始向韩国空飘大量装有污秽物的气球,目前已在江原道、京畿道、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等全国各地发现150多个。

150多个气球中,部分气球已落地,其余仍飘浮在空中。联参表示,韩军化生放迅速应对组(CRRT)和爆炸物处置组(EOD)正在进行地面气球的回收工作。经确认,气球运载的物品有污秽物和垃圾等,有关机构正对其进行精密分析。联参指出,朝方此举明显违反国际法,是严重威胁韩国国民安全的行为。与空飘气球相关的所有责任都在朝鲜,韩方严正敦促朝方立刻停止反人伦的低级行为。

联参表示,朝鲜用气球向韩国投放大量废纸和污物,韩国已发现多个气球,部分已落地将同国土交通部、行政安全部、警察厅等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制定国民安全对策。目前也在和联合国军司令部密切合作。有关部门还提醒民众在发现不明物体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并迅速向附近军部队或警方举报。

据央视新闻总台记者5月26日消息,朝鲜国防省表示,针对美韩无人机对朝空中侦察、韩国发放反朝宣传单等反朝行为,朝方已经发出警告,为了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安全,可以采取必要的军事措施。朝方将对上述挑衅行为采取攻势应对。

朝鲜国防省副相金刚日25日发表题为《要以强大自卫力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谈话。谈话称,近期美国和韩国空军利用各种空中侦察手段公然加强对朝鲜的敌对性空中侦察活动,严重侵害朝鲜的主权和安全。韩国在朝韩边境地区利用气球散布反朝宣传单、韩国海军和海警各种军舰以机动巡逻等种种借口频繁地侵犯朝鲜海上边界线。频繁的海上边界线侵犯行为将会招致危险的后果。对此朝方已警告过,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安全,可能采取必要的军事措施。

谈话称,朝鲜最高军事领导层24日向军队下达指示,针对敌人上述侵犯朝鲜主权的挑衅行为,要采取攻势性回应措施。朝鲜的主权和安全利益受到侵害时,朝鲜军队将立即采取行动。

另据参考消息,据路透社5月26日援引朝中社报道,朝鲜国防省指责美韩在朝韩边境附近加强侦察活动,并警告说,一旦主权和安全受到侵犯,将采取行动。

朝鲜国防省副相金刚日说,5月13日至24日美方至少出动了16架次RC-135和U-2S战略侦察机,以及RQ-4B无人机对朝鲜半岛进行战略侦察。他指责韩国军方频繁巡逻并不断侵犯海上边界,挑起军事紧张局势。他同时批评韩方用气球向朝鲜发送传单,称这是“危险的挑衅”。

他在朝中社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即便在此时,美韩空军仍在全天不间断地进行与战时水平相当的空中侦察。他说:“我们将在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受到侵犯时立即采取行动。”

据中国新闻周刊,自2022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以来,朝韩各自恢复了试射洲际导弹、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等多样的对抗方式,但向另一方“扔垃圾”,还非常罕见。

2015年8月4日,朝韩非军事区韩方一侧传出两次爆炸声。韩军步兵第一师团的两名士兵重伤,一人双腿截肢,一人单腿截肢。这是2000年以来,非军事区第一次发生韩军士兵触雷事件。韩国认为,朝鲜士兵越境埋设地雷,目的之一就是报复脱北者团体在边境散发的反朝传单。

韩国民间团体通过空飘气球的方式,向朝鲜境内散发攻击朝鲜领导人及体制、传播韩国流行文化的传单,是半岛由来已久的一种“心理战”。在此背景下,2012年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后,相应升级了对传单问题的反制措施,包括设置风向标,增加部署击落气球的高射机枪阵地,加强相关防空演练等。2014年10月,朝鲜正式宣布开始“消灭气球的战斗”。

2023年,韩国宪法法院正式裁定《禁止散发反朝传单法》违宪。当年9月,一个“脱北者”团体用20个大型气球向朝方空飘了20万张传单、1000个U盘和200本宣传册。今年5月,该团体又用20个大型气球空飘了30万张传单和含有韩国歌曲的2000个U盘,气球上还悬挂了攻击金正恩标语的横幅。

分析指出,朝韩早已全面中断对话接触,金正恩去年12月已将韩国从“同胞”重新定性为“敌人”,这意味着面对愈演愈烈的“传单心理战”,朝鲜已无法使用对文在寅政府的“威胁中断接触”的措施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5月2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刚刚主持召开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军事反制措施进行指示。金刚日第二天发表的谈话,正是为了具体阐述“最高军事领导层”的指示。这意味着,启动“垃圾战”,很可能就是政治局会议上提到的维护朝鲜主权和安全的军事活动任务之一。

编辑|王月龙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证券时报、参考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