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熊碧华:金融业对ESG的关注持续增长

无敌椰子 娱乐 2024-10-16 383 0

专题: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

  “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召开。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熊碧华在演讲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ESG在金融领域所受到的聚焦持续增长,这个趋势在2024年尤为显著。

  从政策角度来看,以亚洲市场为例,很多个国家今年新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新规或向公众征求意见,预计这些新规将在2025至2027年逐步落地。其中,今年4月,上海、深圳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新规,不仅要求上市公司在报表中披露覆盖“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大主题,还要求披露企业价值链中发生的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同样也是在今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要求本国上市公司和大型非上市公司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并按照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标准提交报告。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全球投资者对ESG的关注也在持续增长。越来越多投资者相信,在ESG方面表现良好的公司,风险较低、长期定位更佳、对不确定性的准备也更加充分。对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与一两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ESG绩效进行结构化审查,并逐渐调整投资组合,以实现更好的 ESG 表现。

  聚焦债券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新兴市场的ESG债券发行额为460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增长,这个数字也是创纪录的季度发行总额。其中,亚洲新兴市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460亿美元中,亚洲新兴市场占比超过一半。

摩根大通熊碧华:金融业对ESG的关注持续增长

  熊碧华指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即ESG不再是一个“可选项”,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亚洲市场的企业来说,ESG逐渐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熊碧华也分享了摩根大通在ESG领域的理念和举措。“在全球和集团层面,我们认为,金融机构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在ESG生态链的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可以、并且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她表示,摩根大通是最早牵头编写《绿色债券原则》、《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原则》的银行之一 ,也是全球ESG债券领域首屈一指的承销商,在2021-2023年全球ESG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发行中,按照交易量总额排名均为全球第一。不论是传统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行业,摩根大通都是最大的融资机构之一。“这也意味着,我们一直与客户一起,在能源转型领域共同努力。”

  她指出,具体来说,摩根大通拥有首屈一指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平台,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业内一流的策略和咨询解决方案。“我们新成立了企业顾问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团队,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企业融资、基础设施、碳转型中心及ESG解决方案等,并从环境和社会的战略视角出发,与产品和行业团队合作执行交易。”摩根大通还设定了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底,将提供和撬动超过2.5万亿美元融资,以推进长期气候解决方案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熊碧华说,在中国,摩根大通已经展业超过了一百年,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在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关键领域为客户和社区提供支持。“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是,2015年以来,我们已经帮助中国客户发行总额近446亿美元的境外ESG债券。我所在的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与摩根大通境外同事们协调合作,支持中资企业和公共部门在境外发行了多币种的ESG债券,发行人涵盖了各地政府、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基础设施机构等等。”摩根大通也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发挥员工的力量,通过多项绿色相关的活动,希望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全公司减少打印用纸,不在自动售货机放置塑料瓶包装的饮品,并组织员工参加环保回收相关的讲座等。

  “自2022年2月起,我们的同事们自发在蚂蚁森林发起种树行动,已经实现了近6吨的碳减排,相当于节省近120万张纸。”

  她表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的引领者之一,有着巨大的机遇和雄心壮志, “十五五”将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很自豪能够作为一个合作伙伴,支持我们的客户和中国实现气候友好、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所有参与方的‘多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跟相关政府、监管、企业和机构紧密配合,集合摩根大通集团全球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推动和参与本地ESG政策、标准等的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为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在ESG领域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我们也期待为我们的客户继续带来更多可持续的投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摩根大通熊碧华:金融业对ESG的关注持续增长

  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由中信集团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新浪财经与中信出版集团承办。贵州茅台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建设银行、长城汽车为战略合作伙伴。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